历时1年多的建设,桂林西铁路综合物流中心于4月8日正式启用。与此同时,原桂林北铁路货场也随即关闭。新的铁路物流中心依托铁路运输优势,为区域物流提供运输、仓储等全物流链、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必将构建桂林物流产业新的格局。
提升桂林乃至广西外向型经济发展竞争力
据了解,位于桂林西站旁新建设的桂林西铁路综合物流中心占地面积2000亩,其中一期工程1000亩,建设总投资3亿元以上,设计年到发能力约为300万吨,设置商品汽车、集装箱、长大笨重、成件快运4个物流功能区,仓储面积达2.96万平方米,装卸设备配置龙门吊2台。
与既有桂林北铁路货场相比,桂林西物流中心货物线的股道总有效长达到3437米,比桂林北多1195米;作业总容车数170车,较桂林北多58车;仓库及雨棚总面积2.96万平方米,比桂林北多1.30万平方米;露天堆场总面积8.5万平方米,比桂林北多6.6万平方米。
桂林位于华南、西南、中南三大经济圈的结合部,交通运输便利,是我国华中、华南、华东地区进入东盟和北部湾、东部发达地区辐射西部以及广西北入中原的交通门户城市,是广西北部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桂湘粤黔”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具备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大物流的优势。在区域经济布局上,是广西重点建设的3个中心城市之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旅游、农业发展基础好,是广西旅游产业的龙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粮食、水果、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未来,随着城市转型、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桂林不仅是我国南方发展较快的城市,也将成为中国内陆走向东盟的重要通道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潜力。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急需要快速、便捷和高效的运输方式作为基础,而桂林地区货运布局规划建设桂林西物流中心,具有运能大、辐射范围广、有利于多式联运的特点,符合桂林及广西经济发展的需要。桂林西物流中心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物流服务平台,促进地区货物运输稳定发展,有利于打造桂林成为广西东北部地区内陆口岸,并提高桂林乃至广西区外向型经济的基础条件。
优化桂林产业布局、工业园区设置和现代物流布局
根据《桂林市产业布局、工业园区建设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未来桂林市将以建材、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橡胶制品、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和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为载体,大规模、高层次承接产业转移,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做强、做优工业园区,将培育工业产值100亿元的企业1家、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3-4家和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据统计,2016年我市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60%以上。
桂林西物流中心主要为桂林城市区内的既有桂林北、桂林南、灵川和二塘站吸引区内的传统工业向城市外围转移和延伸提供现代化物流服务。桂林西物流中心的建成,有利于改变区内目前品类办理分散、规模偏小的缺点,并整合零散的铁路货场设备资源,促进桂林市铁路货物运输的集约式运作,推动货物运输朝着大型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有利于整合铁路资源、明确地区各货运场站分工、促进铁路货运办理朝着“大型化、集中化”方向发展。
目前,桂林地区既有的桂林北、桂林南、灵川、二塘站吸引区域主要是围绕铁路及专用线发展起来的铁路和仓储功能片区,工业、仓储、居住、商业、公建等设施用地以相互封闭式单元混杂在一起,随着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城市的边缘向周边快速扩展,特别是桂林北站距离中心城区域较近,周边土地资源稀缺,桂林西物流中心将桂林北、桂林南、灵川和二塘站吸引区内零散分布的小型货场搬迁至桂林西物流中心站办理,为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更加有利于桂林城市总体规划。
桂林西物流中心的建成将通过整合零散的铁路货场设备资源,不断推动货物运输朝着大型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桂林西物流中心启用后,货源覆盖范围涵盖桂林市区、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灌阳县、阳朔县、平乐县、恭城瑶族自治县、荔浦县、永福苏桥工业园等区域,根据桂林地区货源实际情况,这些区域生产企业多为生产滑石粉、石料、大理石、零散(食品、粮食)等货物,桂林西物流中心启用后,近期货物发送品类预计主要为矿建、非矿、集装箱、零散快运、批量快运等。结合各厂矿企业生产能力、市场变化以及桂林西物流中心开通初期的运输能力等方面情况,预计桂林西货场启用后,2017年4月至12月的发送量为20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