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金胶州”是唐宋时期的全国五大商埠之一,长江以北唯一的通商口岸、海关重镇,商贾云集,繁荣昌盛;而“今胶州”扼守山东半岛咽喉部位,是内陆各省连接山东半岛和通往青岛港、黄岛前湾港的重要门户,是大青岛半小时辐射半径内重要的交通枢纽。
记者最新获悉,胶州正在制定《胶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2013-2020)》,邀请了国家高层次专家进行制定,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三稿讨论稿,正在进一步完善。该规划将对该市物流业的需求预测情况、总体发展思路、发展布局、重点领域物流发展、政策措施等进行高瞻远瞩式地展望。
一幅“国际物流港”的宏伟蓝图在胶州大地上徐徐展开。
物流业成支柱产业
作为山东省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胶州拥有各类企业逾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8家,其中传统制造业占较大比重。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胶州市委书记张德平看来,发展现代物流业,无疑是促进制造业迈向高端、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强力引擎。
胶州物流工作推进办公室是去年才成立的部门。胶州市政协副主席、物流办主任王进坦言:“以前胶州市对物流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充足,太注重于发展工业企业。去年以来,胶州围绕蓝色高端制造业和现代商贸物流业两大基地建设,实施了国家级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际物流港两大‘引擎’攻坚行动,现代物流业成为胶州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之一,上升到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我们开始在基础设施建设、大项目引进、高标准规划、政策集成等方面发力。”
打造生态物流形态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一项工作就是高起点高标准制定《胶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2013-2020)》,邀请了国家高层次专家进行制定,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三稿讨论稿,正在进一步完善。”3月26日上午,记者采访胶州市政协副主席、物流办主任王进的时候,物流办的四位工作人员已经赶赴北京就“规划”内容与专家进行进一步沟通。该规划将对该市物流业的需求预测情况、总体发展思路、发展布局、重点领域物流发展、政策措施等进行高瞻远瞩式的展望。“我们将着重在城区北部形成物流集聚,打造人居、产业、环境协调发展、相融共生的生态物流形态,降低物流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王进强调说。
物流业已步入春天
打造“国际物流港”,政府的调控之手频频发力,成果斐然。行业内人士欣喜地看到:胶州物流业的春天来了。
近日,青岛保税港区与胶州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胶州建设青岛保税港区胶州功能区,胶州将借助保税功能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基地、酒水进出口贸易基地和综合型现代物流基地。
而更让胶州人充满期待的是,作为全国八大机场之一的4F级胶东国际机场正在规划筹建。一旦正式落户,胶州将成为山东省唯一的内联全国、外接全球的世界级中转枢纽和国际门户,与铁路港、公路港,加上近在咫尺的青岛港、前湾港,共同托起胶州“物流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