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5年,舟山万吨级以上码头将达到60个以上,海运运力保有量稳步增长,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到4亿吨以上,大宗商品交易额达到5000亿元,力争港口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
对照计划,舟山在建设国际物流枢纽港的道路上,将如何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对此,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长罗宁表示,要建设国际物流枢纽港,港口服务功能的延伸是重中之重,从传统的装卸、仓储港向“国际物流枢纽港”战略性转变,看似寥寥几个字的改变,意义却大大不同。
舟山在外人看来,是世界上深水岸线最长的城市,航道好、锚地多,但多年的发展证明,舟山港域长期扮演着“长三角仓库”的角色。
据了解,2012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为7.4亿吨,其中舟山港域为2.9亿吨。“可以说,舟山港域的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已经占整个宁波—舟山港的近四成,加工也占到一定份额,但交易却几乎没有。”罗宁表示,舟山港在服务功能拓展、产业链延伸、外部环境优化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而这离《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中提出的要把舟山建设成国际物流枢纽岛的距离更大。
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罗宁认为,建设国际物流岛的精髓,就是要依托集散发展集聚、依托储备发展交易、依托港口物流发展增值服务。
对此他表示,3年内,我市将依托港口“六大基地”,积极推进与之配套的港口物流园区建设,构建现代港口物流的主体运作平台,转变大宗物资水水中转方式,拓展贸易功能,延长产业链,在金塘、洋山、六横、老塘山、衢山等地规划建设物流园区。
为提高现代港口物流业综合服务水平,3年内,我市将继续推进港航综合商务区建设,在新城建设集涉外、金融、商务、信息、保险、代理、中介等于一体的港航综合商务区,吸引国内外航运企业、物流企业、涉港服务机构和企业进驻,打造具有舟山特色的港航“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
在推进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方面,加快形成品类齐全、现期货交易功能俱备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培育、引进一批大宗商品国际运营商、贸易商、期货经纪商及会计、法律、结算等机构,提高大宗商品贸易现代化水平。
在推进航运业发展方面,重点促进航运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由单纯沿海二程运输向江海联运和国际一程运输结合型方向转变。充分发挥舟山独特的区位优势,把江海联运作为重要突破口,打造舟山品牌的“海进江”二程运输船队,建设全国重要的江海联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