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枢纽 >  货运场站
镇江港给跨越发展装上“新引擎”
来源:上海商报 发布时间:2013-05-09 浏览数: 标签: 镇江港 跨越 发展装 新引擎

  镇江港是有着1800多年悠久历史的老港,其发展势头强劲,于2010年就跻身亿吨大港行列,实现了货物吞吐量超亿吨和港口通过能力超亿吨的“双亿”目标。那实现了镇江几代人的“亿吨大港”梦想后,镇江港是如何发展的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访了镇江港。

 

  一到镇江港,专业化和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镇江市口岸和港口管理局副局长周宁告诉记者,“如今的镇江港已不仅仅是单纯追求吞吐量的增长实现经营目标,而是拓展多元化经营、延伸产业链等高附加值经营,由"亿吨大港"向"亿吨强港"转型发展。”

 

  一季度货物吞吐量实现开门红

 

  一季度,镇江市沿江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389.5万吨,同比增长10.9%,港口生产实现首季“开门红”。

 

  今年以来,镇江港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广泛开拓市场,努力消除经济不景气对港口运输的影响,保持了港口吞吐量稳定增长态势。1-3月份,港口货主码头增长势头强劲,累计完成吞吐量1366.1万吨,同比增长62.4%;公用码头完成吞吐量2023.4万吨,同比下降8.7%。从环比数据看,3月份货主码头完成吞吐量484.4万吨,环比增长14.3%;公用码头扭转下滑势头,完成吞吐量737万吨,环比增长27.9%。

 

  投资3000多万打造镇江电子口岸

 

  “我们以前有一个电子口岸平台,到目前为止经常处于停滞状态,我们决定搞个新的电子口岸平台。从去年三月份开始做这项工作,我们去过连云港电子口岸、常熟电子口岸、张家港电子口岸,详细了解我们省内其他电子口岸的建设运营情况。通过调研之后,提出了镇江电子口岸的建设规划。按照规划,镇江电子口岸分三期来完成,总投资3000多万,一期工程预计上半年完成。”镇江市口岸和港口管理局副局长夏军告诉记者。

 

  现代化的港口有赖于港口信息化,以镇江惠龙港务有限公司为例,通过搭建强大的物流信息平台,将传统的公用码头提升为钢铁电子、现货交易、期货交割、装卸、仓储、加工配送、信息、融资、结算和商住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钢材交易中心,成为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之一,开启了镇江港拓展现代物流服务功能的新起点。

 

  夏军告诉记者,“电子口岸建成后,当船舶还在江上航行时,就可以先通过电子口岸办理一切报关手续,待船舶到达时即可直接入港,通关效率大大得到提高。”

 

  推进码头改造升级

 

  “镇江港务集团是全国沿江港口首家码头改造试点企业。对沿江港口老旧码头实施加固改造,提升靠泊等级,是镇江港突围发展的必然选择。”高国成局长告诉记者。

 

  谈到为什么要改造码头,镇江市口岸和港口管理局规划建设处处长步建明告诉记者,“首先,镇江港港口岸线相对不足,深水港口岸线75.1公里,目前已利用深水岸线28.8公里,剩余深水岸线46.3公里,优质岸线资源已所剩不多。其次,小吨位泊位偏多而大型专业化泊位不足,码头能力的瓶颈已成为当前沿江港口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第三就是码头使用年限较长,设施老化严重。”

 

  码头改造升级后经济效益明显。以镇江港务集团4-5号泊位加固改造工程为例,该工程改造时间历时8个月,投入3500万元直接改造费用,实现了码头水工结构等级达到7万吨级。如今,来自巴西、印度的铁矿石均从大港港区 4-5号泊位运进,码头腹地深入山西、内蒙古等地,港口外贸吞吐量明显加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如果不走这条路,拆掉重建所需时间约3-5年,所需资金大约是加固改造的5-6倍,巨额建设费用会给港口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以港兴市带动临港产业

 

  据记者了解,镇江全市75%的经济发展总量集中在沿江临港产业园区,80%的外资投资和项目落户在沿江临港产业园区,如今,镇江港的发展对辐射和拉动镇江经济跨越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镇江市口岸和港口管理局港务管理处处长谷旗告诉记者:“以港兴市推动了一批临港企业的快速崛起。金东纸业、奇美化工、索普醋酸、台泥水泥、李长荣化工、建华管桩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沿江已形成装备制造、化工、造纸、物流等主导临港产业,建有1个国家级、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成为全国最大的醋酸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造纸基地和工程塑料制造基地,形成鲜明的港口型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特色。”同时,港口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大港综合物流基地、中储粮镇江粮油物流基地、二重集团重型装备物流基地、高桥石油化工仓储基地等一批重大港口物流项目先后落户,充分发挥了重大物流项目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和拉动效应。

分享到:
上一篇:秦皇岛实现海铁联运 以港兴市谱新篇 下一篇:青岛西海岸全力迈向国家级新区 升级进行时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