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枢纽 >  货运场站
威海港跻身山东强港第一方阵 吞吐量突飞猛进
来源:威海日报 发布时间:2013-07-24 浏览数: 标签: 威海港 山东 强港 吞吐量

  近日,随着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竣工验收委员会一锤定音, 总投资12亿元的威海港新港区三期、四期码头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正式投入运营。

 

  这标志着,威海港由此成功跻身全山东省强港第一方阵,成为继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之后,山东省海岸线上的又一优良深水大港。建设大港口、培育大产业、发展大物流、开拓大腹地,有了强大的港口基础设施保障,威海港由此龙头高昂、激情跃步,踏上了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威海港具备让10万吨级船舶停靠的能力

 

  日前,记者随验收组专家一起走进威海港新港区。只见三期、四期码头上,巨大的岸桥高高耸立,十余台红色门机错落转动,各式运输车辆来往奔忙。一条宽300米、泊位总长1855米的突堤将两期工程连接为一个巨大的整体。三期码头上,整齐摆放着装满了纺织品、机电产品的各式集装箱,通往国内外多个港口的集装箱班轮将把它们运输出港。四期码头上,则堆满了大量的煤炭、煤焦油、化肥、铝矾土等大宗散杂货物。

 

  一艘巴拿马籍3.8万吨级轮船停靠在四期码头上,工人们在紧张地往船上装运化肥。“几天后,还将有一艘6万吨级的欧美船只停靠进来。”威海港新港分公司经理刘英会告诉记者,早先建成的一期、二期码头只能停靠2万吨的船舶,现在三期、四期码头的最大泊位设计能力为7万吨级,但实际上已经具备了10万吨级船舶的停靠能力,大型船舶停靠再也不成问题了。

 

  “早在2010年,三期、四期就已经通过交工验收,并投入试运营。此后,又陆续通过了消防、环保、档案等工作的验收,为综合竣工验收做好了准备。”威海港集团工程建设部经理蓝大伟介绍。三期工程于2005年5月开工,建设规模为2个2万吨级通用泊位、多用途泊位及配套生产、生活辅助设施,设计年吞吐能力为80万吨;四期工程于2008年10月开工,建设规模为1个7万吨级散货泊位、3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及相应配套生产、生活辅助设施,设计年通过能力为355万吨。两期工程设计年吞吐量合计达435万吨。

 

  据悉,在三期、四期工程的水工结构方面,针对突堤东侧泊位和端头直立岸壁受波浪影响较大的特点,采用了重力式沉箱直立岸壁,既避免了岸边对航道船舶的影响,又有效利用了突堤端头的岸线资源,一举两得。

 

  竣工验收委员会的十几名专家对照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设计、施工、监理等指标,对威海港作出综合评定。经过认真勘察、认定,当日下午,威海港三期、四期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新港区吞吐能力突飞猛进

 

  自2010年三期、四期工程投入试运行以来,威海港货物吞吐量突飞猛进。“2012年全年,威海港仅散杂货吞吐量就完成712万吨,同比增长34%;今年上半年,散杂货吞吐量更是进一步飙升至559万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三期、四期码头的投入使用。”刘英会表示,随着三期、四期工程正式通过竣工验收,势必吸引更多货轮驶入威海港新港区。

 

  据介绍,三期、四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前,外籍货轮进入威海港需要“一船一议”,即外籍货轮每一次到威海港来都要先去海事、港航等部门办理手续。而三期、四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后,威海港将可以申请办理对外营运资质,外籍货轮进入威海港手续将更加简单,不需要再“一船一议”,从而节山东省大量的时间。

 

  “三期、四期工程的完工,标志着威海港由此成功跻身全山东省强港第一方阵。”蓝大伟介绍,他们将坚持实施差别竞争、错位发展战略,大力开展“水转水”“陆转水”业务,不断拓展陆向、海向服务腹地,打造面向中日韩及东南亚的集装箱喂给港。

 

  三期、四期工程正式投入运营,将对威海市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山东省交通厅运输厅副厅长谢涛表示,威海港是山东省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是我国通往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最便捷的出海口。威海港三期、四期是为威海港吞吐量快速增长作出积极贡献的重点项目,它的建设对整合港口资源,提高岸线利用率,满足腹地日益增长的货物运输需求,完善现代港口服务功能,拉动临港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享到:
上一篇:上半年厦门港吞吐量增幅好于预期 下一篇:镇江港货物吞吐量上半年突破七千万吨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