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岛新区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2011年3月14日正式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它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背靠长三角广阔经济腹地,是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
开发经验 做深“港、景、鱼”三篇特色文章
“港、景、渔”是舟山新区最大的海洋特色资源。舟山群岛新区深水岸线众多,拥有较多的深水良港。全区水深15米以上岸线200公里,港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主航道可通行20万吨以上船舶,境内的虾峙门国际航线可全天候通行30万吨以上巨轮。
渔业方面,舟山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海域内盛产鱼、虾、贝、藻类等海水产品500多种,全市渔业年产量在120万吨左右,舟山渔场是我国渔业资源基础最好的渔场。舟山市近些年来先后荣获了“中国渔都”、“中国海鲜之都”荣誉称号。
因此,新区被定位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未来舟山群岛新区将建成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中国海洋海岛科学保护开发示范区、中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中国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
此外,舟山也是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境内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佛教名山“海天佛国”普陀山、“南方北戴河”嵊泗列岛),其中普陀山被评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有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岱山、桃花岛)。
创新海岛保护开发模式
为了在开发中保留舟山原有的生态风貌,新区制定实施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环境总体规划、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主要岛屿近岸海域环境保护规划、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及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行岸线、海岛分类指导与管理。
科学确定海岛主体功能,对具备开发基础条件的重要海岛,强化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保护,实现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推进主体功能建设同步。对暂不开发的岛屿,科学规划生态保护模式,预留发展空间。
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合理规划开发海岛岸线资源,实现港口差异化发展,提升规模集聚效益。切实加强海岸线、岛礁海湾、海岛植被和海洋生态保护,创建生态和谐、山水秀美、人海亲近的群岛型花园城市。
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滩涂围垦、盐田废转等方式,合理开发利用海域资源。在科学论证评估的基础上,引导鼓励人工促淤,提高滩涂自然淤涨速率,保持海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间的平衡,保护滩涂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