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枢纽 >  货运场站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立足长江经济带做足“水”文章
来源:南报网 发布时间:2014-08-07 浏览数: 标签: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 水文章 长江经济带

  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成立于2012年1月4日,安徽省政府明确新区发展规划控制面积180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发展定位是“港城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着力打造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和现代化新城区,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成为“皖江城市带”上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两年多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马鞍山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支持郑蒲港新区建设。目前,该新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财政收入4.3亿元,实际利用内资78亿元、外资5412万美元。

 

  那么,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最为重要的港口之一,郑蒲港该怎样利用好自身得天独厚的长江岸线资源、港口资源、水资源等,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且听我们的心声。

 

  机遇、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

 

  据郑蒲港新区负责人介绍,郑蒲港是继上海、南京两个深水港后,长江上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良港项目。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郑蒲港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郑蒲港新区设立是安徽省在新一轮区划调整中再次赋予马鞍山新的重大地位,其意义非凡,影响深远,将成为安徽省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支点。

 

  正是基于这样独特的区位和优势资源,“郑蒲港”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更成为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更是果断作出决策:打造长江上最后一个万吨深水港,年内全面开工建设。

 

  前不久,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更将年中经济调研的第一站,放在了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他在调研中再次强调,马鞍山要抢抓“长江经济带”这一国家战略机遇,加快推进郑蒲港建设,努力打造江海联运枢纽中心。

 

  “郑蒲港深水岸线资源有20多公里,未来影响安徽省周边26个城市的发展,建成后将是安徽的‘北仑港’,安徽的江海联运枢纽中心。”郑蒲港新区负责人这样描摹郑蒲港的发展愿景。

 

  进展、江海联运枢纽中心轮廓初现

 

  据了解,今年10月份,郑蒲港一期3个万吨级码头即将试运营。目前,该工程2万吨级码头水工结构已完成验收,码头平台正在进行装卸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已有2台台架吊安装到位。

 

  “作为一个新港,郑蒲港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30平方公里起步区路网初步建成,疏港道路竣工通车,对外交通体系基本建立,沿道路的供水、供气管网铺设完成,燃气释放站建成完工,交通枢纽中心、郑蒲港锚地等配套项目正在实施。正在有序推进郑蒲港二期8个万吨级码头的申报工作。”郑蒲港新区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与此同时,安徽省政府已将郑蒲港4.21平方公里综合保税区向国务院申报,海关、海事、边防、国检等部门将在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实现就地通关便捷化。

 

  “围绕发展港口经济,两年来,我们着力引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港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两年来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7个,协议内资投资总额376亿元,协议外资投资总额8600万美元,总投资20亿元的御香苑冷链保税物流加工园已破土动工。总体来看,我们借助郑蒲港打造的江海联运枢纽中心轮廓,已初步形成。”

 

  目标、建成时尚而精致的临港新城

 

  谈及郑蒲港的“终极”目标,郑蒲港新区有关负责人这样表示:“按照我们的规划,预计到2020年,郑蒲港新区将成为一个产业集聚人口8万人,新区总人口有望达到20万人的现代化港口新城。”

 

  据其介绍,围绕临港新城“港城互动、港城一体”的发展目标,郑蒲港人将从四个方面着力谋篇布局:

 

  首先是打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按照规划,郑蒲港新区将建成12个城市邻里中心,其中包括安置房138幢70万平方米(在建)、公租房12栋12万平方米(在建);新修城乡道路86公里;配套河海大学郑蒲港校区、马鞍山二中郑蒲港校区、大润发超市购物中心、交通枢纽中心、星级酒店、燃气释放站、自来水厂等项目。

 

  其次,打造宽松的就业环境。主要是组织开展群众就业技能培训,新增的市政、市容、物业、公安辅警等岗位,优先招聘本地人员,鼓励投产企业招工优先考虑本地群众,并给予一定的社保费用补贴。

 

  “在多种举措并行推进之下,这两年新区建设,已经带动群众就业1.2万人。”

 

  再次,打造安徽版水乡“周庄”。引进成都置信集团,以水文化为主题,建设“国色天乡”大型主题游乐园,规划年游客量350万人次。

 

  与此同时,实施白桥历史文化古街改造,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历史名城研究中心阮仪三教授(苏州周庄的设计者)进行规划。“目前,这一项目正在启动建设,我们的目标是:用3—5年时间,打造成安徽版的水乡‘周庄’。”

 

  最后是要利用深港资源,打造一个一流的临港的教育研发基地。引进南京大学在新区设立高新技术研究院,作为高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高科技人员创业平台。目前,已有一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携带2项重大科研成果,落户郑蒲港新区实行产业化。其他相关的教育产学研项目,也都在按照规划推进中。

分享到:
上一篇:中交集团承建毛里塔尼亚友谊港泊位工程竣工 下一篇:岳阳城陵矶有望列为全国首批进口粮食指定口岸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