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消息,今年一季度,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86739万吨,同比减少了8971万吨,下降幅度高达9.4%,其绝对数量回到2010年同期水平。
铁路货运量已经连续十五个月在下滑,客观原因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巨大,伴随着政府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环境保护、可回收利用等技术的延伸,全国煤炭、石油等大宗商品的需求降低,开发投资的回落、工业企业利润的降低等都是造成铁路货运量的集中下降的体现。但从主观上来说,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因素存在,臃肿的体制和单一的运营灵活度让铁路货运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没有与时俱进跟上国家发展步伐。
铁路运输量的持续走低,让人唏嘘不已。悄然间,昔日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繁忙场景存在记忆里了。如何走出低谷,是摆在铁路部门眼前的一道难题。
如何扭转这一跌跌不休的局面,如何稳坐“铁老大”霸主地位?笔者认为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改变思想,放下身段,上门为货主做好周到服务;同时对货物不分大小、新旧货主,一视同仁,让每一件货物安全、快捷、经济到达目的地,同时提高货物到达的正点率,减小货物损耗率,价目能适当的随行就市,吸引更多的货主前来;二是要推动与公铁联运和铁水联运,让物流运输成为链条,互相盈利,共同发展;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多在央视、互联网、各地方媒体、各大小火车站宣传栏等场合,着力宣传铁路货运便民为民的良好形象,及时公布铁路货运利民的新政策,让广大老百姓看到铁路部门正在积极向热情、周到的“服务小生”华丽改变,以此赢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