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城市,南京迎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北新区正式获批等重大历史机遇。
近日,《南京海港枢纽经济区发展规划》(送审稿)和《南京海港枢纽经济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送审稿)通过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查。
根据规划,南京海港枢纽经济区总面积将达298平方公里,总投资初步计划1350亿元建设90个项目。近3年(2015年—2017年)计划投资630亿元,其中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计划完成投资175亿元建设,打造现代化国际一流海港、便捷的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完善的交易集散分销配送体系、高效的航运服务支撑体系。
“十三五”期间,海港枢纽经济区增加值将以高于南京市GDP增速10个百分点左右的较高速加快发展。
长江航运中心能级将提升
按照长江航运物流中心“一带两区三节点”总体布局,重点打造龙潭国际综合物流集聚区、下关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和西坝、七坝、滨江三大港口物流枢纽节点。
据了解,未来3年将投资21亿元,结合南京下关2.36平方公里的滨江商务区开发,建设航运管理机构、航运企业总部、航运商务配套、航运研发创意等4个功能片区,打造长江流域重要的口岸服务、航运总部经济、航运物流综合服务、航运物流交易和航运人才交流等五大中心。
同时将同步建设南京航运交易所,并打造成为省级航运交易所,重点推进“一平台两中心四市场六服务”,提供口岸报关、航运信息、船舶交易、货运交易、航运人才和航运金融等六大服务,打造现代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此外,还将新建并建成南京下关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二期(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续建南京下关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一期(1栋150米、4栋100米楼宇,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通过上述布局,吸引航运企业总部或者地区性总部入驻下关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打造航运总部经济中心。
构建立体交通网络
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建设是行动计划的重点。未来3年,南京将在构建“两环两横十二射”高速公路骨架层、“一环八横十八射”普通干线公路支撑层、“一环十五线”铁路网、“三横一纵”骨干航道网的基础上,推进以港口为重点的立体交通综合体系建设,在龙潭、西坝、铜井、七坝构建公铁水(管)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枢纽体系,推进疏港公路、疏港铁路、内河航道的建设。
包括续建和新建8条港口集疏运公路,新建公路包括龙潭港区2条、西坝港区1条、板桥港区1条。在疏港铁路方面和内河航道建设方面,开工新建西坝港区铁路6公里华信石化危化品专用线和尧化门综合货场,重点实施包括秦淮河航道整治和芜申线南京段航道整治在内的139公里内河航道建设,计划投资63亿元。
为适应航道深水化及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推进国际性、多功能、综合型江海转运主枢纽港口建设,推进枢纽型、物流型、集约型、绿色型、智慧型和平安型等“六型港口”,加快大型专业化集装箱、煤炭、矿石、原油及液体化工品、滚装汽车等专业化泊位建设,基本建成龙潭、西坝两大核心港区,开工建设七坝港区。2015—2017年计划投资35亿元,新开工建设11个码头项目、续建4个码头项目,新增27个生产性泊位,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2个,新增年通过能力3100万吨。
产品交易一体化
《规划》提出,要打造完善的交易集散分销配送体系,重点建设龙潭国际综合物流集聚区、江北化工物流园、滨江钢铁物流园,谋划七坝金属建材物流园区定位及功能。以临港物流园区、物流配送和分拨中心为依托,第三方物流公司为主体,打造形成专业物资交易和集散基地,促进专业物流与专业产品交易市场一体化发展。3年计划投资55亿元建设物流园区、公用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其中新开工建设7个、续建7个物流园区项目。
市场人士分析,预计到2017年,长江航运物流中心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50万标箱,水路货运量2亿吨,物流增加值700亿元。上述举措可大大提升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服务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