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物流企业金融需求调查报告
为全面掌握我省物流企业的融资需求,探索建立物流金融和金融物流合作机制,切实做好银企对接工作,根据黄小祥副省长在四川银监局《关于银行业支持四川物流业发展调查情况的报告》上的批示,近期我办对全省物流企业资金运行情况和融资需求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历时1个半月,采取电话调查、问卷调查和召开物流企业座谈会三种方式进行。电话调查物流企业50家;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收回问卷214份,有效问卷214份;召开座谈会4次。调查情况如下。
一、物流企业资金运行状况
抽样调查显示,我省物流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其规模分布如图1所示,从业人员100人以内的企业占全省物流企业总数的67%,经营的业务以公路运输、第三方物流为主。中小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业务模式单一、管理制度不健全,但由于设立集中、劳动力密集,在推动我省物流业蓬勃发展、增强市场活力、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小物流企业一般靠自有资金起步,企业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积累和民间借贷。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资金呈现出“自有流动资金少”和“代收流动资金多”的特点。
(一)自有流动资金少。企业运营过程中除日常运营费用外还需支付业务外包的垫付款、业务保证金和押金,而客户在费用结算时一般会延迟支付,流动资金十分紧缺。
(二)代收流动资金多。代收货款业务是指在派送卖方商品时,代卖方收取买方货款,随后返还给卖方,是物流企业为了方便寄件人和收件人而产生的业务。调查显示,目前全省72%的抽样企业开展了代收款业务且代收款数额巨大。企业平均每年的代收款额为3000—5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年代收款额均在1亿元以上。据估算,2010年全省物流业在银行系统外的代收货款额高达1000亿以上。
由于代收货款业务主要通过现金支付方式且存在资金移动时间差,资金的使用效益低下。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经常出现遭遇打劫及从业人员卷款外逃等问题,潜藏着重大社会隐患。
二、物流企业融资需求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我省物流企业数目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持续扩张,迫切需要建立畅通的融资渠道和取得资金支持。本次抽样调查的物流企业中,70%的企业近3年存在资金缺口。2010年这些企业平均向银行申请贷款2.78次,成功获得贷款1.72次;平均申请贷款1753.3万元,实际获得贷款697.7万元;平均贷款期限为1.11年。未来3年,企业平均计划贷款额为500—1000万元。
目前,全省物流企业平均资金需求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一)基本建设资金需求。现代物流业要求物流企业集聚发展,一大批具有枢纽、集散功能的物流园区、物流基地、仓储建设投资需求大。很多中小企业在进行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时因存在资金缺口大,不得不中断计划。
(二)流动资金需求。企业运营过程中除需要支付人员工资、设备租赁、燃油、过桥过路、设备购置维修等费用外,还需先行垫付业务保证金、押金等款项,流动资金需求旺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此项资金需求更为迫切。
(三)延迟支付造成资金短缺。目前我省公路运输企业普遍面临客户延迟支付物流费用等问题,应收账款大量占用物流企业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周转困难。
(四)购买车辆及作业设施设备投入。90%的物流企业每年都需要购买车辆及作业设备投入,特别是在国家执行“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后,物流企业面临着对现有国三标准车辆的全面更换问题,车辆购买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资金需求。
三、物流企业融资遇到的主要难题
物流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除依靠自身积累外,目前主要通过向银行申请贷款和民间借贷两种方式解决资金缺口。在当前国家紧缩货币政策环境下,物流企业融资难已严重制约了其规模扩张和专业化服务水平提高。调查结果显示,67%的企业贷款需求很少得到满足,19%的企业部分得到满足,只有14%的企业基本得到满足。认为获得银行贷款支持比较困难的企业占50%,认为一般困难的企业占30%,认为比较容易的企业仅占20%。综合分析,当前物流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一)自身条件不符合银行发放贷款的要求。银行普遍认为中小物流企业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水平落后、财务管理不规范、经营信息不够透明等问题,风险难以防范。同时认为中小物流企业贷款额度小、贷款周期短、管理成本高而不愿意从事信贷业务。
(二)难以满足银行对担保、抵押的要求。目前银行在审批发放贷款时基本上都要求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抵押和有效担保,而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的固定资产抵押物相对较少:一是经营场地多为租赁,无自身产权;二是作业设备流动性强、折旧速度快,银行不愿接受抵、质押或估值很低。有些银行提出要求物流企业组团互保、联保来提升整体资信等级以解决融资难题,然而中小物流企业普遍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情况不透明、资产流动性差等特点且企业之间缺乏信任,不愿承担风险转嫁,推进非常困难。
(三)资信等级评估机制不合理。目前银行对物流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仍以传统的指标体系为计量基础,缺乏专业的信用评级体系,这种主要依赖企业会计报表单一的评估模式难以获得对物流企业完整信用信息,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四)手续烦琐,审批时间长。81%的企业认为目前银行贷款业务手续烦琐、审批时间过长,难以承受人力和时间成本。
(五)融资成本高。物流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通常应银行要求需要担保机构的介入,企业融资除需支付银行利息外,还需要支付大量的中介费用,综合融资成本一般都在15%左右,最高达20%。
(六)缺乏针对物流企业的金融产品。银行针对物流企业的金融产品很少且相关金融产品普遍存在贷款周期短、额度小等问题。
四、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题的建议
改善物流金融和金融物流运行环境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政策引导,也需要行业组织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搭建银企对接平台,还需要有功能齐备的中介机构开展与之相配套的风险评估、风险保障和风险咨询等业务,设置“防火墙”,最关键的还是需要银行和企业作为合作双方要加强沟通,建立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
(一)鼓励和引导物流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首先,物流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提高管理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达到银行的信贷风险防范标准。其次,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台账,将自身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在会计报表中准确反映,为银行全面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提供基础。三是对已经取得银行贷款资格的物流企业要规范其资金使用行为并及时向银行通报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信息,建立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
(二)建立健全针对物流企业的信用评级机制。省质监局要会同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省政府物流办根据我省物流业发展现状抓紧制订《四川省物流企业标准》,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据此建立对物流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指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业绩好、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创造条件。
(三)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营部门,完善贷款管理方式,适当下放贷款审批、发放权力。一方面要整合现有服务品种、业务流程为物流企业量身定做综合型、专业化、一站式金融组合产品;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创新物流金融和金融物流产品,提高对各类物流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
(四)充分发挥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的作用。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要着力搭建好银行与物流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促进互信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要根据我省物流业发展实际,组织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发起成立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准金融机构,为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五)加强对代收货款管理。建议由省工商局、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省政府物流办研究制订我省代收货款业务管理办法,规范代收货款行为,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