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全省快递业发展现状,摸清制约全省快递业发展的“瓶颈”,研究加快发展快递业的政策措施。近期我办会同省邮政管理局对全省快递业发展情况作了深入调查。本次调查历时1个半月,采取召开快递企业座谈会、现场走访等方式进行。共召开座谈会3次,现场走访企业25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省快递业发展现状
(一)业务发展情况。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业务收入200万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6650.7万件,比“十五”末(2262.2万件)增长了194%,年均增长率为24.1%。实现业务收入13.1亿元,比“十五”末(4.34亿元)增长了201.8%,年均增长率为24.7%。两项指标均排全国第9位。截止2011年10月31日,全省快递业务量完成8191.5万件,同比增长57.5%,超过去年全年的业务量1540.8万件;实现业务收入14.33亿元,同比增长37.6%,超过去年全年业务收入1.23亿元,两项指标均排全国第8名。
(二)市场主体情况。截止2011年10月31日,全省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的快递企业共计912家,其中:法人企业269家,全国性分支机构20家,省内分支机构623家。269家法人企业中,国有企业1家(邮政EMS),民营企业268家。20家全国性分支机构中,国有企业5家,民营企业2家,外资企业13家。623家省内分支机构(即法人企业的经营网点)中,国有企业85家,民营企业538家。
(三)从业人员。截止2011年10月31日,全省从业人员达10845人,比“十五”末(6566人)增长了65.2%,5年净增加4279人,年均增长率10.6%。取得快递业务员职业鉴定初级资格证书的为4559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2%。其中,国有企业1571人,占34.5%;外资企业91人,占2%;民营快递企业2897人,占63.5%。
(四)派送车辆。截止2011年10月31日,全省快递企业市(州)快件寄递车辆(以中型和大型车辆为主)共计100辆,城市快件收投车辆(以12座以下小型车辆为主)共计2000辆,营业网点员工收投快件的电动自行车约为1500辆。
(五)服务能力。从全省快递服务网络体系来看,全省269家法人企业中,有79家在省内20个市(州)(阿坝州目前还没有快递企业和分支机构)设立了623家分支机构,基本覆盖到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快递企业在快件时限方面基本上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基本实现了快件全程信息系统监控管理,能及时为用户提供实时查询服务,社会满意度呈逐步提升态势。
国家邮政局第3季度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全省快递企业发展,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业务发展,均居中西部地区第一。
二、全省快递业发展的特点
(一)加盟企业多于自有品牌企业(单一企业)。全省269家法人企业中,加盟企业为236家,占87.7%,其中一级加盟企业35家,二级加盟企业201家;自有品牌企业(单一企业)29家,占10.8%;子公司(直营企业)为4家,占1.5%。
(二)快件进川量多于出川量。进川快件量与出川快件量分别占快件总量的70%和30%,除成都市进出川量大致相当外,其余市(州)进出川量之比平均约为5:1。进川快件主要发送地域是东部沿海地区(占80%以上),其次是京津地区和中部地区。
(三)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快递企业主要业务。目前,全省912家法人企业及分支机构80%以上在经营电子商务业务,业务量已占到整个快递业务量的20%—30%以上,一些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商务业务量占到总业务量的近60—80%(如四川圆通、成都申通等)。
三、全省快递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快递企业自身的问题。
1.生产经营场地狭小。268家民营法人企业中,13家企业生产经营场地在800—2000平方米左右,日均快件进出口处理量在5—10万件左右;255家民营法人企业的生产经营场地在30-200平方米之间,日均快件进出口处理量在1-3万件。623家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场地基本在20—50平方米之间,日均快件进出口处理量约在100件左右。总体来看,快递企业的生产经营场地不能适应快递业务的快速发展,这也是全省民营快递业务规模普遍偏小的原因之一。
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一是快递行业属劳动密集性行业,技术性不强,员工需求量较大,工作环境较艰苦,劳动强度较大,社会地位和劳动报酬不高,致使快递企业招聘难,人力资源短缺。二是民营快递企业员工主要为下岗职工、农民工以及少数退伍军人,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三是由于劳动报酬不高,员工流动性非常大,难以留住高素质的人才。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各层次人才匮乏的问题将越发突出,严重制约了快递企业发展。
3.经营管理落后。除邮政速递(EMS)外,民营快递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基本上还停留在家族式和小作坊管理的观念上,内部管理缺乏民主约束机制,决策随意性大,缺乏计划性,更缺乏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典型的事例就是2010年底至2011年春节前后,由于网购业务的飙升,快递企业普遍缺乏前瞻性和业务发展的预案准备,加之受生产经营场地限制和人员短缺影响,不能及时疏运、投递快件,导致快件延误、爆仓等。
(二)快递业发展环境的问题。
1.用地难。快递企业普遍要求扩大生产经营场地以满足快递业务量快速发展的需求,但由于快递业务不是高利润行业,其整体资产规模都不大,难于利用自身条件扩大生产经营场地。
2.融资难。快递企业是一个网络型企业。企业如要扩大经营规模、扩张经营范围必须在网点建设、运输、装卸设备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大量投入,同时还要与产业链上游企业合作,融资需求大。但受经营规模小、可抵押担保资产少等条件制约,银行融资难是快递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3.车辆进城难。使用货车进行城市配送不仅要受到交通管理严格的限制,而且在配送、投递及车辆停靠等方面都难以操作。目前,民营快递企业收投快件普遍使用的是小型12座以下客车,以便于确保收投快件的时限,但使用12座以下的小型客车收投快件又时常被交警以客货混装为由处以罚款,快递车辆通行不畅成为快递企业发展的“瓶颈”。
(三)国际快件监管设施落后。
今年1-10月,全省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161.1%,国际快递业务已进入行业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全省快件监管中心(成都)在软、硬件设施落后,不能够完全满足海关、检验检疫的监管要求,更无法适应成都建设国家级航空枢纽的要求。
四、加快发展快递业的建议
电子商务和网购的快速增长需要有强大的快递业支持。加快发展快递业,不仅可以促进贸易投资,增强我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能力和实力,同时对方便人民群众生活、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有作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加快推进西部物流中心建设,建议省政府加快研究制定推进快递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建设枢纽型快件集散中心。目前,全省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已超过了快递服务的发展速度,快递企业普遍需要扩充场地,而大部分快递企业的分拨中心均是采取租用的形式,每隔一、两年便需搬迁,不仅增加企业成本,而且也不利于企业的提档升级和长期发展。为此,省政府在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快递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快件集散中心并在用地位置、面积、价格等方面给予统筹考虑。
(二)培育品牌企业。快递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企业自身投入,但也亟需政府、金融机构的引导和扶持。建议省政府安排快递业发展引导资金,采取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快递企业重大基础设施、信息平台、高新技术应用等项目建设,支持其扩大规模,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影响力、竞争力。同时采取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完善服务功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加强品牌建设,参与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服务名牌的争创活动。
(三)解决车辆进城难问题。针对目前快递车辆进城难、停靠难等交通难题,建议由交通运输厅、公安厅联合出台关于保障快递企业运输车辆通行的政策措施:允许经省邮政管理部门审核、标有快递企业专用标志的12座(含)以下客车在城区内收投快件;如确需在禁止停车地段停车的,在驾驶人员不离开驾驶室的前提下,允许临时停靠;对快递企业运输快件的车辆发生轻微交通事故的,适用简易程序处理后及时放行,避免快件延误;为快递专用车开辟绿色通道等,切实解决快递企业车辆通行、停靠等问题,提高城市快递配送的专业化水平,完善城市快递配送网络。
(四)加快推进国际快件中心建设。随着我省参与国际分工能力、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将高速发展,现有的快件中心在仓储设施、查检设备、地理位置等方面都已经不能满足快递企业的业务需求,建议省政府在建设成都国家级航空枢纽过程中,统筹考虑快递业发展需要,加快建设与枢纽机场地位相适应、符合海关和检验检疫监管规定、方便快递企业、有利于快件高效集散的枢纽性快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