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专题研究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建设工作,努力改善成都机场通关环境、缩短通关时间、提高通关效率。
自去年12月21日省政府成立四川省推进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领导小组以来,各级各部门按照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自身职能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省政府口岸办和口岸联检单位围绕“提高通关效率、缩短通关时间”,主动作为、挖掘潜力、创新服务、密切协作,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成都机场的通关环境得到了改善。但目前成都机场的通关环境与、沪、穗三大枢纽机场相比,甚至与重庆、昆明等周过机场相比,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存在明显不足,这严重影响了成都推进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工作。刚才各单位结合自身职责就加快建设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物流枢纽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也反映了实际推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大家讲的实事求是,我都赞同。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国家级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建设工作
发展枢纽航空系统是我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基本条件和有力手段。建设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物流枢纽是促进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不但可以刺激航空运输需求,促进成都机场业务量提高,吸引更多的航班到成都机场中转,增加成都机场的航空性和非航空性收入,而且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省的支线机场的发展创造条件、带来生机。自去年4月份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以来,成都、重庆、武汉、长沙及郑州等五地机场争设枢纽机场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程度。在这场竞争中,虽然我省有区域交通优势、经济综合竞争力强、客运市场和中转需求量大、航线网络较好以及成都是民航西南管理局所在地等优势,但现有航空物流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民航运输快速发展的需要,现有基地航空公司数量少、规模小、航线开通较少,海关、边防、商检等口岸联检单位协作能力弱、信息化建设滞后、通关效率不高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如果我们不能创造和发展区位优势,抓紧加大对成都机场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备中转设施,完善枢纽功能,提高航班衔接能力,我们就有可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失去机遇。因此,大家一定要站在支撑和保障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高度,提高对加快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重要性、紧迫性、战略性的认识,按照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全力做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二、当前重点要抓好的几项工作
(一)协调解决口岸联检单位人力资源不足和信息化建设落后问题。省(市)物流办、口岸办要积极向省领导反映,力争在今年“两会”期间促成省领导向中编办、公安厅、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等国家机关就我省口岸联检单位人力资源不足问题作一次专题汇报,争取国家机关在人员、编制方面的政策倾斜。同时,今年要建立省、市、县三级财政联动机制,加大对口岸联检单位人力资源保障、信息化建设和装备更新等方面的投入,对各口岸增配协管员、协检员,省财政将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作为引导,相关市、县财政要在经费保障方面无条件的予以配套支持;对口岸联检单位建立统一的业务数据电子交换平台等信息化建设项目,省政府物流办要作为今年的重点物流项目予以支持。请各联检单位根据实际需求尽快向省政府物流办上报增配人员方案和信息化建设方案。
(二)按照枢纽机场建设要求做好成都机场口岸统一规划和建设。省政府口岸办、省政府物流办要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加强对机场口岸规划和建设工作指导,组织四川机场集团、口岸联检单位和基地航空公司共同做好口岸规划和建设工作,完善口岸功能。当前,机场集团、海关、边防、商检等单位要根据现有基础设施和人员配备情况,加强协作,进一步优化客货通关、中转流程。
(三)科学管理空域,提高航空衔接能力。请军区空军、民航西南管理局和民航西南空管局进一步开放空域,在航线时刻分配上尽可能向基地航空公司、国际航班和重要航班倾斜。各基地航空公司要根据我省客货运量和市场需求,适时增加在蓉飞机数量,壮大机队规模,开通更多直飞航线。今年,省财政将安排一定的引导资金用于支持国际航线开通和国外骨干公司引进,希望各基地航空公司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本公司业务量在成都机场的占比。大家如有需要省政府向上协调的事项,省政府物流办要积极跟踪并做好相关工作方案。
分送:王宁副省长;于伟秘书长;万鹏龙副秘书长;李家国副秘书长;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口岸办,成都海关,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安厅边防总队,民航西南管理局,民航西南空管局;成都军区空军;成都市政府;四川机场集团,国航西南分公司,四川航空公司,东航四川分公司,成都航空公司,西藏航空公司。
(共印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