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通物流大动脉

来源:中国交通报 发布时间:2024-05-14 浏览量:0 标签:

近日,一艘来自安哥拉的VLCC超大型油轮抵靠山东港口烟台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卸载的MOSTARDA油品将与其他两种油品精细化混配,并通过烟淄长输管道输送至山东腹地油品加工企业。该管道是国内第一条由港口建设的具有加热保温功能的长输管道,也是我国沿海港口保障贸易供应链、产业链畅通的生动实践。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港口作为陆海联动的重要枢纽和物流信息的集合地,是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持续增长的集装箱吞吐量和较高的国际中转箱量年增速,使港口枢纽的韧性面临较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发挥枢纽港作用,提升物流供应链韧性?我国各沿海港口加快物流供应链业务发展布局,畅通“大动脉”,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交出亮眼答卷。

升级综合物流集疏运体系 服务腹地经济发展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趋势对货物运输时效性、敏捷性、安全性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港口发挥枢纽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为更好服务腹地企业原油运输需求和供应链稳定畅通,烟台港建设两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数座10万吨级原油码头、配套罐区、1200公里长输管道以及铁路、公路、水路共同组成“卸、储、运”原油一体化储运体系,并加速推进烟台港西港区LNG项目、中石化龙口LNG项目、西港区300万立方米原油罐区、西港区102万立方米原油罐区、西港区至裕龙石化原油管道等在建项目,为华东地区海陆“原油大动脉”保通保畅提供强劲动能。

除健全自身功能外,当前,各沿海港口持续升级综合物流集疏运体系,利用枢纽海港海铁联运等特色业务,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多式联运枢纽通道,实现枢纽港功能不断向经济腹地延伸。

2023年,北部湾港在国内布局共建的无水港突破至17个,无水港网络覆盖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陕西、湖南、湖北等西部和中南地区省市,通道服务辐射范围覆盖18省71市149站。重庆的化工品、摩配,陕西的液晶显示器、橡胶轮胎,广西的新能源车等货物通过北部湾港集团在内陆设立的无水港集结,通过铁路运输至广西钦州港后,换乘货轮,运往全球各地。

2023年7月,连云港港连徐淮组合枢纽成功进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范围,并围绕海铁联运业务河南营销中心,打造以郑州为中心、辐射河南全域的市场服务营销网络;揭牌运营苏陇(甘肃)物流公司,实现两地班列对开……今年一季度,连徐班列发运规模同比增长400%,徐连海铁联运通道的入图运行已经吸引徐州及其周边货源进一步向港口集聚。

合作补链 区域协同高效运作

随着港口资源整合,港口布局趋于合理,港口之间的功能相互协调,发挥出我国港口在战略协同方面的独特优势。

作为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与上港集团合作的首个成果,“连申快航”以“海上巴士”形式串联起连云港港和上海港两大重要内外贸枢纽港口,双方依托各自资源优势,不断加密“连申快航”班次密度,让“进了连云港港就是进了上海港”正在成为现实。今年以来,连申快航已经实现同比增幅128%。

连云港互连集装箱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健表示,“连申快航”支线已经成为连接起东西陇海线交通大动脉和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一环。

两港间保持高效运作,加强管理协同,将港区功能向长三角腹地延伸,持续提升长三角通关一体化。据了解,目前,上海港保障“连申快航”到港三小时内靠泊,以确保货物及时转运远洋母船,并为“连申快航”的中转货物免费提供远洋母船保舱服务。连云港港从加快装卸效率、优化单证流程等方面入手,最大程度减少中转时间,争取“迟来早走”。

通过与上港集团的合作持续加深,连云港港正在依托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积极拓展“陇海铁路﹢连申快航”“中欧班列﹢连申快航”等新业态,不断拉长港口服务半径。

不仅如此,目前,连云港港正在深化同运河北线内河港口群的业务合作,联动当地船货代和物流企业,重点围绕沿线地区钢铁企业,量身定制海河联运方案,争揽陇海线以北和日瓦线沿线货源市场。“海河联运﹢新通道”业务成为连云港港加强同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对接,在更大范围内联动补强供应链的重要手段。

创新模式 延伸服务功能

由于不同货物的不同特点,传统单一、标准式的港口装卸服务已无法满足当前供应链重组下的物流需求,港口加快向柔性化、定制化经营模式转变,同时不断延伸服务功能,全流程满足多样化需求。

日前,随着“亚洲水晶”轮缓缓驶离大连集装箱码头9号泊位,6709吨冻鱼作业圆满完成,刷新大连港今年以来冻鱼船单船作业纪录。因受捕捞季节影响,春冬季是冻鱼船航运旺季。面对冻鱼货物集中到港,辽港集团以“全程无忧”为目标全力满足货轮疏港需求。

面对冷链货物快速通关需求,大连港充分发挥内部协同优势,一方面,建设完备的冷库、冷藏箱堆场,积极采用“船边直取”的作业方式,最大程度提升口岸效率,压减企业在港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打造“多元化”冷链运输体系,在日益完善的联运网络加持下,为企业提供“海运直达﹢冷藏班列”的无缝衔接运输服务,畅通链接东北腹地的冷链物流分拨通道,增强口岸分拨集散功能。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数字化转型为构建兼顾效率、安全与韧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新机遇。因此,数字赋能港口管理协同,是港口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物流效率的有力举措。

北部湾港集团积极建设陆海新通道数字运营场景,运用OCC数字化运营等平台实现全流程业务贯通与数据可视,对集装箱运输中的各环节进行周期性校对,包括空箱需求、船舶装卸、班列装车、班列在途等环节,显著缩短重箱堆存时间、提升集装箱流转速度;不断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助推通道物流网络实现从点到线、由线到网的蜕变。

烟台港首创港口液化油品智脑生产管控系统,进一步构建世界领先的全域智能排产、全线数字孪生、全程多重防护液化油品智慧平安储运系统。该系统可实现码头“五重”主动防护、储罐“六重”预警防护、管道“七重”监测防护,极大减少因计划调度、作业衔接、维修等带来的停输或减量,将系统风险降低50%,提高支线供给效率超13%。自2017年原油管输业务正式投产以来,累计安全输送量已突破1亿吨,以智慧运营手段提升港口油品供应、运输和保障能力。